高三(11)班 王鸿恺
血性,是正直刚强的个性;理性,是冷静理智的能力。血性与理性并不冲突,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存在,过度的理性与过度的血性智不足取。血性为友,理性为师,走在生命两旁。春和景明的时代里,当借血性的船桨乘风破浪,观览沿途理性的山色湖光。
失去理性的血性是考虑不周的鲁莽与冲动。
元嘉之治的刘义隆无疑是血性的,连续进行了三次的北伐,但没有一次取得成功,因为他失去了理性,在粮食不足,仓促准备下,妄想继承其父衣钵,角逐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光辉战绩,一腔血性无理性,终致“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反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理性充盈血性,终得大仇得报,振兴越国,灭了吴国。
失去血性的理性则是懦弱与胆怯,顺从与服从。
面对侵略者们烧杀抢掠的暴行,清王朝统治集团装聋作哑,竟喊出了理性护国的口号,没有丝毫血性,最终成为引发八国联军侵略的祸根。不仅无耻地出卖了义和团,还与侵略者为伍,向反抗侵略的人民举起了屠刀。诸如此类,在清末不胜枚举,而清末民国的外交史就是一部抱着儒家的臭脚理性对外的耻辱史,无论外面如何疾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且坦然以理性应之,得到的当然是别人的不屑与欺辱。这充分证明了一个国家靠理性的抗议而无血性的支撑得不到任何尊重。好在,毛泽东的降临给我们这个几百年来理性泛滥,血性匮乏的民族带来了豪迈与胆气。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对待战争的箴言表现出来的不正是理性与血性的辩证统一?新中国军事工业从一片空白到“两弹一星”的成功,不正是理性与血性的辩证统一?为这些做出卓越贡献,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不正是理性与血性共存的典型代表?我们所熟知的华为、比亚迪、格力这些兼容并蓄、自强不息的成功企业,不都是在践行着理性与血性的辩证统一?再如今年疫情防控取得成功,不也正源于对疫情的理性研制和举国上下一心的血性吗?
血性不可丢,理性不可失。丢了血性无异于自我放逐,失了理性无异于自我迷失,所以青年当用理性装备头脑,用血性装备心灵,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博得繁华与光源。
指导老师:刘天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