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少年 激扬文字▶
权增减之平衡,携“压”向未来
高一(12)班 孔孟进
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权增减之平衡,携“压”向未来”。
当下,许多同学可能面临对“增压”与“减压”迷茫焦虑的问题。其实,“增压”是在安稳环境下的自我警醒,“减压”是在负重疲劳之时的整装待发,我们应该让“增”在“减”的精神中丰润,让“减”在“增”的智慧中绵延,权增减之平衡,携“压”向未来。增压和减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此消彼长的对立面,而是如齿轮相接,在生命不息的转动中交相呼应,各扬所长。前者要求我们自律自强,后者协助我们心灵清润。我辈青年立足时代潮头,理应权“增减”之轻重,启程向未来。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莫向易中轻”,适度的“增压”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爆发的自驱力。正如格拉西安所言:“唯承压之池水,方得银花朵朵。”无论学习或是生活,压力都如同催化剂,给人警醒,催人奋进。君可见,王羲之勤于书法,自觉苦练端毫之姿,圈染砚池;君可见,黄仲舒不沉于享乐,精益求精,终著“三年不窥园”的佳话;君可见,羽生结弦于失误的重压下,愈败愈战,最终突破自我……“短绠难汲深井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同学们,只有适当增压,我们才能在打磨与锤炼中反省审视自我,用经验之实筑起九层高台,以奋斗之姿跋涉千里行路!
而压力的增减之间,无非一场心态与效率的权衡取舍。处于“内卷”风气盛行的当下,同学们更应在无数激进的音符中,找到适合自己“减压”的休止符。“弓久张易折,水过满则溢”。“减压”是久行后适当的散热,助力行稳致远。正如梅拉图所说:“如果把弦绷紧,就容易折断,但如果把它放松,要使用时就能顶用。”一味追求强压,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官场名利纷争之下,陶潜“带月锄荷”心归南山,于自然中舒展心神;白居易在仕途迷茫,心中幽怨之际,借琵琶之音疏解愁绪;《我与地坛》字字扣人心弦,是史铁生化文学为春风,吹尽心头无边的压力。
“减压”并非安于享乐,而是心灵的放松,精神的疏解,“只有蹲下去才能跳起来”。唯有适当减压,张弛有度,我们才能以饱满状态,最好地呈现青春的靓丽底色。当下,面对压力,“增压”过度,导致无数同学陷于“精神内耗”的循环,终日焦虑;“减压”无度,致使有些同学沉溺于“躺平”,无心奋进。当我们遨游在自己的生命之河,面对真实的起伏跌宕,无论增压或减压,都要自己面对,不惧困难,迎压而游,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尺墨权衡间,寻“增减”之平衡,携“压”向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 |
![]() |
![]() |
![]() |
![]() |